疫情结束之后,我们还敢吃什么?+ 查看更多
疫情结束之后,我们还敢吃什么?
+ 查看更多
发布时间:2020-02-21 11:08
2019年年底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轨迹
病毒的侵入悄无声息,在人们浑然不觉的情况下
就已经伴随一年中人流量最大的春运迅速蔓延开来

各大商场闭门,路上不见车辆行人
原本该是最热闹的春节,却到处是冷到骨子里的寂静

人类重大传染性疾病从何而来?
细数人类历史上的恶性传染疾病,能够追溯到动物源头的
几乎全部来自温血脊椎动物,尤其是哺乳动物

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
通过跳蚤将老鼠身上的鼠疫杆菌传播给人类

致死率高达90%的埃博拉病毒
03年的SARS病毒
均来自蝙蝠

艾滋病毒来自非洲的野生黑猩猩

天花病毒与啮齿类动物有关

而我们所熟知的各种流感病毒
则与家禽家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

为什么人类重大疫病传染源大多来自陆生动物,而非水生动物
19年年底出现的新冠肺炎
其中间宿主被确认为穿山甲,而最终宿主90%的可能来自蝙蝠
这引发了国人关于禁食野生动物的思考

01
什么是野生动物
野生动物可以广义地泛指在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
也可以狭义地指高等脊椎动物
包括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类、两栖类和鱼类等

然而目前人类呼吁禁食的野生动物主要是指陆生动物,并不包括水生动物
这是因为,虽然人类食用鱼类和海鲜的历史已长达千年
但到目前为止,很少有与鱼相关的病毒感染人类

这就不得不让人好奇
为什么在历史上对人类造成重大损失的疫病
其宿主均来自陆生哺乳动物,而非鱼和海鲜这类水生动物呢?
02 分类传播原则
生物学中有一个概念,叫作微生物的分类传播原则
即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越近,一种微生物在两者之间成功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
比如狼和狗、人类与黑猩猩

这是由于近亲动物物种无论在免疫系统、生理机能、细胞类型还是行为上,都具有相似性
这使得它们易受同样病毒感染源的侵害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哺乳动物身上的病毒更易感染人类
而作为人类表亲的猿类,更是成为人类感染源的大仓库
人类近20%的传染性疾病都是由猿类传播的

而水生动物在基因序列、免疫系统、生活习性等方面,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异
因而所面临的病原体种类、致病性、传染性也就不同
加上人类与水生动物的生长环境有着本质区别,病原体很难同时适应这两种环境
即使在偶然情况下传播到人类身上,大多也不会引发交叉感染
人类的肉食该何去何从?
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,仍在肆虐
但只要切断了传染源和传播途径,相信我们定能战胜这次疫情
而禁止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是第一要务

01
野味儿≠营养
很多人想尝尝野味儿,是觉得它们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,然而研究证明并非如此
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并不比家禽高
而众多血泪教训更是表明
野生动物甚至携带更多的致命病毒
02
水生动物的食用价值
与陆生野生动物相比
鱼和海鲜在人类重大疫病共患和传播上具有极高安全性
而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
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矿物质、维生素
更是低胆固醇、低脂肪的高品质营养物质
对促进大脑发育、降低血压、延缓衰老、增强机体免疫与疾病防御力等有诸多好处
对于热衷减肥的现代人来说,鱼类更是摄入营养元素的首选。
在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要的今天
既然野生动物不好吃,更不好惹
为什么还要去花着高昂的价钱,冒着患病甚至牺牲生命的危险去吃野生动物呢?
鱼和海鲜难道不香吗?
经过这次疫情,但愿人类能够真正意识到什么可以吃,什么不能吃
许多陆生动物虽然携带众多对人类有致命性的病毒,但并不等于它们是错的
大自然需要生态平衡,只要处在自然之中,就必须遵守自然法则:吃,也被吃
敬畏自然,才是得以在地球上长久生存下去的根本

分享: